仿真引领发展,创新谱写未来。9月21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承办的2024年电力系统仿真技术大会在京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郭剑波,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毕天姝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报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办事机构书记陈梅主持大会,国网科技部主任孙华东出席,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谭洪江、中国电科院董事长葛俊致辞,中国电科院总经理(院长)高克利主持高端论坛,副总经理(副院长)高昆仑、郭强参加大会。
陈国平总结了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能源转型背景下电力系统面临的问题以及给仿真技术带来的挑战,介绍了国家电网仿真平台取得的技术突破和工程化应用情况,提出要加快构建全维度、全场景、全要素、全过程的新型电力系统仿真体系。他强调,要用先进仿真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引领装备技术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提高运行安全性经济性,要进一步提升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利用算力和人工智能提高仿真效率和决策水平、提高仿真建模广度和精度。
谭洪江指出,要紧扣目标任务,加快推动仿真关键技术、仿真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要坚持守正创新,在难题突破与问题解决中推动电力系统仿真技术快速演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要推进合作共享,能源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凝聚合力,发挥行业协同攻关优势,共同推动我国电力仿真技术的创新发展。
葛俊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我们正面临着颠覆性创新、系统性重构的重大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仿真技术支撑。目前,仍存在仿真精度、规模和效率矛盾突出,模型完备性和精度不够,技术跨域能力与交叉融合度不足等诸多挑战。中国电科院将不断突破电磁暂态仿真技术的规模和效率瓶颈,加速推进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仿真技术的交叉融合,为仿真技术创新和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高端论坛环节,周孝信院士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的6个主要技术特征和影响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全局的10类关键技术,探讨了仿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郭剑波院士针对电力系统仿真面临的四大挑战和问题,提出系统视角建模、电网安全域分析、人工智能仿真分析、数字孪生系统构建与应用的思考,为未来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大会发布
“CSEE新型电力系统标准算例”“大电网全电磁暂态仿真平台ADPSS3.0”“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生产模拟软件PSD-PEBL2.0”三项重大成果。大会围绕仿真模型与算法、仿真分析与应用举办2场分论坛,邀请近二十位业内知名专家,就电力系统的特性认知、机电及电磁暂态仿真建模、仿真分析、工程实践与应用、仿真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专题报告。本次大会搭建了跨学科、跨行业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国网发展部副主任张克,国调中心副主任李勇,南瑞集团、国网经研院、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三峡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河海大学、三峡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等能源电力领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制造企业的专家共300余人参加大会。
【关闭窗口】